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欧美高清精品,午夜精品小视频,秋霞AV免费

      1. <source id="cerrj"><address id="cerrj"><kbd id="cerrj"></kbd></address></source>
        1. <wbr id="cerrj"></wbr>
              1. 海東日報首頁

                一萬字讀懂河湟與中國(下)

                2022-08-26 09:00:56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王偉章

                河湟古羌人有力阻擋了印歐人東遷

                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古羌人曾經(jīng)在河湟繁衍生息。商代甲骨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羌”或“羌方”的字詞,羌泛指西方的異族,疆域廣大,大致分布在今甘肅省大部和陜西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帶。

                據(jù)史料記載,商朝不斷向羌人的各部落、方國進行征戰(zhàn)。在廩辛時代的一次戰(zhàn)役中,被俘的羌人中有兩位方伯。由此可知,當時羌人的實力也不算小。

                《詩·商頌·殷武》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有時征戰(zhàn)專為捕掠人口,即“隻羌”,作為祭祀的犧牲,用于祭祀祖宗、上帝、河岳或祈年、祛災等,從兩三人至上百人不等。除了作人牲,羌人奴隸多用作畜牧生產(chǎn),偶也有用于農(nóng)耕生產(chǎn)。而對夷人、奚人很少見用作人牲的記錄,這說明,商人與羌人有種族的差異,而商人與夷人、奚人的關系要更加親近一些(人類分子學家推斷,商、夷是從東北遷入中原地區(qū)的,線索就是以龍為代表的紅山文明,他們的早期文明或許曾東渡白令海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第安美洲文明)。

                有壓迫就有反抗。后來羌人加入了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的聯(lián)軍?!逗鬂h書·列傳·西羌傳》說:“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師會于牧野。”這里的羌指的就是陜西一帶的羌人,他們以姜為姓。姜姓諸侯為華夏的重要來源之一,在中原政治、經(jīng)濟等領域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姜姓在西周為舅族之顯姓,有申、呂、齊、許等諸侯,其中尤以齊與申,為周所倚重。

                姜姓最初分布于中國西部地區(qū)?!端?jīng)注·渭水》中說:“岐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nóng)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于姜水,是其地也。”可見,姜水在今陜西渭水上游?!墩f文》曰:“姜,神農(nóng)居姜水,以為姓。”實際上,“姜”的上古音為kang/kjang/kiang/klang(《漢字字音演變大字典》),與“羌”本是一字,因姓氏稱之“姜”,為族名稱之“羌”。羌從羊從人,姜從羊從女,兩字相通,表示族類與地望用羌,表示女性與姓用姜。顧頡剛在《九州之戎與戎禹》中更是指明:“姜之與羌,其字出于同源,蓋彼族以羊為圖騰,故在姓為姜,在種為羌。”

                學者洲塔認為,所謂“羌”,為藏語音譯,是北部之意,為地域上的概念(2004年《甘肅藏族史》)。洲塔這個說法說明羌族來源北方廣袤的地區(qū)(河湟)。在甲骨文中已見“羌”字,當時羌人位于商人的西方,羌人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麓溫暖的草場?!墩f文》稱:“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風俗通義》也說:“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故‘羌’從羊、人,因以為號。”許慎、應劭所作的這種詮釋,都是指羌人起源時代的各部落與族群,以原始畜牧業(yè)為主并以羊為圖騰。羌的上古音與突厥語qojn/qon/qoj(綿羊),蒙古語qonin(綿羊)、qoninci(牧羊人)、qonicin(牧羊人)相近。所以,很有可能,“羌”這一名稱產(chǎn)生于夏代,是當時阿爾泰人對他們的稱呼,以后為商人所繼承。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劉大清認為,以農(nóng)耕為主的華夏人稱西方牧羊人為“羌”。china(羌那),“chi”讀為“羌”,字母“n”再與“a”相拼即為“na”,是國家之意。china就其本意是“羌人之國”。如果這個推論成立的話,西方人將最早接觸到的東方人也稱之為China(羌)。更有專家指出,羌族作為西部的重要部族,在距今約三四千年前,當印歐人大量涌入新疆一帶,幸虧有甘、青羌人的大發(fā)展,才有力地阻擋了印歐人的東遷和擴張。

                古今很多地名都和古羌人有關

                我們發(fā)現(xiàn),羌人民族自稱中的mi、mie、ma為實詞。作為牧羊人,故所謂mi、mie、ma無疑是模仿羊“咩”的叫聲?!渡胶=?jīng)》里許多鳥獸的名字由來是“其名自叫”“其鳴自呼”,即用它們的叫聲稱呼它們的名字,如《北山經(jīng)》中有一個常用的表達形式,即某處有某山,山上有某鳥,某鳥其名自叫。所謂“其名自叫”即它的名字就是它自己的叫聲。我們也可以說“雞”“鴨”“鵝”是其名自叫;“布谷”的名稱則是最廣為人知的其名自叫。羌族自稱r-mi、r-ma,無疑也是“其名自叫”。第五世達賴《史薈珍筵》謂:古藏語稱人為mi,至赤松德贊時下令改音,稱人為mu?。羌族自稱與藏語稱人mi、mu?相似,無疑都是模仿羊的叫聲,而“人”是引伸意義。至于“民”的尾音-n,馬提索夫認為是漢語的集體性后綴,相當于后世的“們”(見商務印書館《語言學論叢》第13輯)。

                由于羌人自稱“民”,故他們居住過的不少地方也以此音來命名地名。如岷山、岷江、沔水、汶川、茂縣、綿陽、綿山、勉(沔)縣。“岷”“沔”“汶”“茂”“綿”“勉”皆是“民”的同音異譯。地處今川、甘交界處的岷山,因以毛澤東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更喜岷山千里雪”而廣為人知。

                《尚書·夏書·禹貢》載:“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漢書·地理志》蜀郡湔氐道云:“《禹貢》<山昬>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水經(jīng)》云:“岷山在蜀郡氐道縣,大江所出。”岷山介於川﹑甘邊境,南北逶迤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岷山”之說?!墩f文山部》中,“岷”作“崏”,釋曰:“山在蜀湔氐西徼外。”北魏時曾在今甘肅岷縣置岷州?!稄V韻》云:“岷,州名。秦隴西郡之臨洮縣也。后魏置岷州,因山以為名。”說明這里也有岷山,距離蜀郡氐道縣的岷山已經(jīng)很遠。

                《史記》上岷山皆作汶山,《元和郡縣志》亦云:“汶水縣有汶山,即岷山也,南去青山,石山百里。”汶山、岷山,遠古一音,依據(jù)名從主人的原則,其原音必來自氐羌語。與岷山、汶山相類似,岷江又稱汶江。岷江又稱羌水、導江,發(fā)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流經(jīng)成都平原,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wǎng)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qū)。岷江上游自古就是一些民族遷徙往來的走廊。汶川、茂縣,在《舊唐書》和《茂州志》被記載為: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實際上“茂”可能是“汶”的另寫。汶川、茂縣發(fā)現(xiàn)的彩陶等器物,與甘青地區(qū)的馬家窯文化屬于同一類型。此彩陶文化遺址早于三星堆。換言之,這里有可能就是人們尋找了很久的三星堆文化的源頭。而今天仍是羌族聚居區(qū)域的汶川、理縣、茂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依稀可以辨認出古老羌人的生活蹤跡。

                說到綿陽,不能不提到它的古名“涪城”“綿州”,因城址位于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綿山,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綿山與岷山有相似的語源。另外,這一地區(qū)的沔水,由沔水得名的勉縣、沔陽縣,都是如此。沔縣,即今陜西勉縣,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難認,經(jīng)國務院批準改為“勉縣”。秦漢時期,漢水被稱為“沔水”。西漢初,在今縣城東舊州鋪始置沔陽縣。南宋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改興州(治今略陽縣)為沔州;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遷沔州于今勉縣舊州鋪;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沔州為沔縣。

                再說湖北仙桃,因在沔水(漢水)之北,置沔陽郡沔陽縣,可追溯到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漢水與長江交匯處便是九省通衢的武漢市,上溯先秦,因沔水(漢水)自仙桃往東稱夏水,漢口便有了夏汭、鄂渚之名。故東漢末年,在今武昌建夏口城。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從沔縣到沔陽縣,武漢以夏為名,炎帝駐蹕神農(nóng)架,吳太伯逃奔荊蠻,或許就有歷代王朝“名從主人(羌人)”,尊重歷史沿革的一面。

                此外,河南也有岷山或汶山,卻少為人知?!秶Z·齊語》:“遂(桓公)南征伐楚,濟汝,逾方城,望汶山。”韋注:“汶山,楚山也。”錢穆論汶山之地望說:“《史記·封禪書》:‘(桓公)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史記》所謂桓公登熊耳山者,其實即《齊語》之汶山也。又《竹書紀年》:‘后桀伐岷山’,相其地望,大約在魯陽境內(nèi)。”

                可以說,“岷”“沔”“勉”“汶”“茂”“綿”以及寧夏、山西夏縣、湖北夏口和江夏等地名均折射出它們與古羌人“扯”不斷的歷史聯(lián)系。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wǎng)站,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