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欧美高清精品,午夜精品小视频,秋霞AV免费

      1. <source id="cerrj"><address id="cerrj"><kbd id="cerrj"></kbd></address></source>
        1. <wbr id="cerrj"></wbr>
              1. 海東日報首頁

                貧困村來了個90后“第一書記”

                2019-05-01 14:42:52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時報記者 李富生 通訊員 王進 攝影報道

                28歲的他是上吾具村脫貧攻堅“沖鋒隊”隊長,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是干部走村串戶的“活地圖”,他干事有激情,工作有妙招。他就是駐化隆縣巴燕鎮(zhèn)上吾具村“第一書記”趙軍章。

                2016年12月,趙軍章主動請纓,申請駐村,當起了上吾具村扶貧駐村干部。他說:“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村的一些情況,下去干工作應該能比別人更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進入角色,我懇請組織上讓我去當駐村干部,我一定會干出個樣子來。”經過組織認真考察和慎重考慮,同意了他的請求,派他到巴燕鎮(zhèn)上吾具村擔任扶貧駐村干部。

                上吾具村全村174戶669人,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67人,是化隆縣重點貧困村。自2016年12月駐村扶貧以來,趙軍章扛著精準扶貧這份重任,按照黨建促脫貧總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開展“黨建立村、基礎強村、產業(yè)富村、生態(tài)美村、文化興村、和諧安村”為內容的“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活動,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等日常工作有機融合,凸顯黨建工作對各項工作的推動作用,使基層黨建工作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任務更聚焦,成為破解“后進村”發(fā)展問題的“金鑰匙”,實現(xiàn)了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同頻共振”。


                 


                走農戶訪民情 找準病根理思路

                上吾具村是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多,自然條件差。因為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多年來村民意見大,工作難以開展。這是擺在這位“90后”“第一書記”面前最現(xiàn)實、最突出的問題。

                駐村伊始,趙軍章的扶貧工作并不順利,和村里的貧困戶溝通時有代溝。“你這么年輕,你懂啥,你能辦下啥事。”這對趙軍章來說是一個考驗。至今,他依然記得,第一次通知全體黨員召開黨員大會暨見面會的場景。他提前一天就讓村支書逐個打電話通知了全體黨員,可是第二天前來參會的只有5個人。村支部書記馬成麒告訴他:“好多黨員根本不來,這5個人還是我早上從家里硬叫過來的。”結果當天的黨員大會開成了支部會議。通過這件事情,趙軍章清醒的認識到,要想治好窮病,得要找出窮根,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在隨后的工作中,趙軍章努力克服自身局限,緊緊圍繞黨建促脫貧目標,積極幫助村黨支部分析組織軟弱渙散的原因。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召開黨員大會和村干部、群眾代表座談會等形式,腳踏實地地做好第一步的走訪和調查工作,熟悉村情,了解民意。慢慢分析總結出了制約上吾具村發(fā)展的原因:村民沒有干勁,村“兩委”班子缺少凝聚力,缺少致富帶頭人,整個村子沒有朝氣。針對村民們脫貧意識不強,脫貧信心不足的情況,趙軍章積極組織召開扶貧群眾大會就精準扶貧各項政策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標進行深刻解讀,同時,通過強效組織致富黨員采取結對幫扶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變化情況和思想變化,引導村里的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積極轉變觀念,振奮精神,激發(fā)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抓黨建創(chuàng)品牌 增強組織戰(zhàn)斗力

                思路一通,事事都通。

                上吾具村有黨員18名,平均年齡54歲,大多數(shù)人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趙軍章漸漸了解到,村民沒有發(fā)展思路,積極性不高,沒有上進心,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更沒有好的組織力量引導貧困戶致富。

                功夫不負有心人。“勢單力薄”的趙軍章苦思冥想,決定將抓好黨建工作、激活人心作為甩掉貧困“后進村”的抓手,很快找到了加強村“兩委”班子團結、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良方。他首先從整頓村“兩委”、整頓黨員隊伍開始,通過推行“能人治村”和“三培兩帶”工程,按照“三薦三考一票決”的方式大力選拔村級后備干部,積極吸納后備干部到村“兩委”掛職鍛煉,選優(yōu)配強了村“三委”領導班子。修改和完善了“黨員設崗定責”“先鋒指數(shù)”“積分制考核”等各項組織制度。利用“三會一課”“固定黨日”、組織生活會等時機,通過舉辦“月初大課堂”等活動,定期組織全體黨員開展學習,不斷加強對黨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黨員干部進一步加深對“黨員身份”的理解和定位。

                除此之外,趙軍章還先后起草上報了《化隆縣區(qū)域化黨建聯(lián)盟》《“紅葉”黨建網(wǎng)絡云平臺》和《黨建+》三個化隆縣黨建品牌項目。為了加強對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幫助貧困戶獲得一技之長,趙軍章向縣委組織部申請了2萬元的專項黨建工作經費,成立了化隆縣首家農村黨校、農民夜校和新時代講習所,并積極協(xié)調解決了圖書和師資力量,定期舉辦黨員培訓和種養(yǎng)殖等實用技能培訓班。

                面對這些點滴變化,村支書馬成麒說:“在趙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從加強基層黨建入手,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現(xiàn)如今村‘兩委’關系逐漸得到理順,村干部和黨員們的思想觀念、凝集力和戰(zhàn)斗力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村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彰顯,我們村也從原來班子渙散、人心不齊的‘后進村’,到去年被鎮(zhèn)黨委、政府評為‘先進村’,還成了縣級基層黨建示范點,這一切都是趙書記這兩年牽頭抓黨組織建設的成果。”


                 


                搭平臺跑項目 謀劃脫貧新思路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過程中,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措施,讓黨員群眾看到了“第一書記”的決心,在趙軍章漸漸被認可的同時,村“兩委”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也在一次次的民主商討中增強起來,黨員群眾開始對發(fā)展致富有了信心。

                基層黨建和村“兩委”加強后,面對村民經濟收入來源有限的現(xiàn)實情況,趙軍章開始著手謀劃脫貧新思路,設法把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搞上去。經過和村“兩委”多次的分析研判后,趙軍章撰寫了三個特色產業(yè)發(fā)展項目可研方案,并利用省特檢所給予的幫扶資金購買了價值達14余萬元的拖拉機、旋耕機、洋芋點播機等7臺套農機具,成立了村集體企業(yè)(化隆裕民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大膽提出了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fā)展中藥材試種植、土雞散養(yǎng)、生豬和西門塔爾牛分散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項目的設想。

                由于中藥材是新項目,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顧慮很多,積極性不是很高。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趙軍章逐戶宣傳做思想工作,帶領村民代表赴互助、甘肅等地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積極發(fā)掘培育致富帶頭人,鼓勵村民成立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村民郭三喜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32歲的他原來整天在家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經過多次勸說、動員后,郭三喜通過互助資金試種植了6畝中藥材。去年,靠開挖掘機和種植中藥材收入達46800元,成了村里和村民眼中的“大紅人”。

                嘗到了甜頭的郭三喜,今年還申請了“530”貸款并冊成立了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準備和其他村民合作發(fā)展特色種植業(yè)。如今,經過兩年的不斷探索和嘗試,去年,村里130畝中藥材,1000只土雞、273頭豬和19頭牛,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xiàn)了富余勞動力轉移、閑置土地有效利用和村集體經濟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村集體經濟也實現(xiàn)了“破零”。村民們都說,現(xiàn)在,村里有了集體收入,并辦成了好多原來想辦而沒辦的事。村干部的威信也有了極大地提升。

                辦實事解民憂 破解難題暖民心

                “脫貧路上,不敢停歇,也從未停歇,只要用心用情去和群眾溝通交流,將群眾的大事小事當作重要的事來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這就夠了。”這是趙軍章說得最多的話,話語雖樸質,但道理卻很實在。

                為了提升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體現(xiàn)新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在趙軍章的協(xié)調帶動下,村里組織成立了和諧射箭協(xié)會和眉戶戲業(yè)余戲劇團,并積極協(xié)調縣文體局和民政局為村社火隊、眉戶戲業(yè)余戲班子捐贈演出服、戲臺、表演道具和生活用品等物品。

                宋梅個是村里的低保戶,老伴多年前因病去世后,她就和小兒子一起生活,由于年老多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需要長期看病吃藥,生活條件十分困難。趙軍章得知這一情況后,經常到她們家看望老人,除了帶去米面油一些生活必需品外,還為老人申請了臨時救助,為宋梅個解決看病方面的一些支出。更令宋梅個高興的是,今年4月份她住進了羨慕已久的新房。“我關節(jié)病疼得只能自己做點飯吃,孩子打點工,家里只有四畝地,其中三畝租出去了,一畝地種點土豆蔬菜自己吃。”宋梅個告訴記者,為了危房改造的事,趙書記多次到她家動員,好幾次讓人家吃了閉門羹,今年春節(jié)剛過完,趙書記就到她家并帶來了好消息,說是爭取到了最高的危房改造補助款,還說到時候會積極發(fā)動村民前來幫忙蓋新房,她當時感動得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事有千件,貴在實干。“第一書記”所謂“第一”,便是要想在前列、干在前列、拼在前列,趙軍章始終把百姓的每一件事放在心里,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實事,在做“第一書記”的時光中得到了錘煉和洗禮,為上吾具村嘔心瀝血,成為了趙軍章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歲月,也終將成為他青春歲月里最珍貴的回憶。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

                  

                2、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wǎng)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