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 片内射视频播放,欧美高清精品,午夜精品小视频,秋霞AV免费

      1. <source id="cerrj"><address id="cerrj"><kbd id="cerrj"></kbd></address></source>
        1. <wbr id="cerrj"></wbr>
              1. 海東日報首頁

                黨旗下 構筑奮進新時代的“精神高地”

                ——海東市基層黨建工作系列報道之六
                2021-07-09 10:25:30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尕桑才讓 攝影報道

                兩棵挺拔偉岸的樹,是一個村莊樸實無華的名字。一方土地堅實而厚重,承載著光榮的歷史和紅色的記憶。69年前,青海省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在海東誕生,從此開啟了黨領導下的革命和建設的新征程。

                走進雙樹村黨史教育基地,一頁頁泛黃的文件,一張張定格歷史的照片,以及飽含紅色回憶的革命文物,引領著一批批參觀者穿越時空,追尋歷史足跡。

                雙樹村是海東省級“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之一,也是全市首家被命名為“青海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的單位。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東各縣區(qū)精益求精,撥開歲月的煙塵,重拾遺落河湟大地的史料,構筑復興的沙盤,傾力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黨性教育基地,描繪出一幅鏈條完整、內(nèi)容詳實、表述生動的立體歷史畫卷。

                目前,全市擁有8個省級“黨支部組織生活共享陣地”,6個“一縣一基地一縣一特色”黨員教育基地,3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些教育基地和示范點正在成為全市開展廉政教育、黨的建設重要資源依托,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鍛煉、預防腐敗的重要陣地依托,廣大群眾培養(yǎng)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依靠場所。

                建造信仰的高地

                近年來,海東市高度重視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堅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則,統(tǒng)籌規(guī)劃、規(guī)范管理、挖掘資源、拓展功能,使之更好地為愛國主義教育、黨員教育服務,厚植各族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河湟谷地,湟水河畔,群山環(huán)抱中的樂都區(qū)卯寨黨史教育館翠柏蒼郁、朝氣蓬勃。

                2019年以來,樂都區(qū)先后投入623萬元,在高廟鎮(zhèn)卯寨修建總面積1037平方米的樂都區(qū)抓黨建引領發(fā)展致富教育培訓基地,已吸引近萬名黨員群眾參觀學習。今年4月,樂都區(qū)對黨史教育館進行了改版升級,增設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樂都黨史及文化、脫貧攻堅成效展示、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及卯寨發(fā)展等板塊,自4月20日正式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以來,吸引了樂都、西寧等地50余家單位的1000余名黨員干部來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建成后的教育館也是高廟卯寨黨總支部書記李連和的心靈棲息地。在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在村民不理解時,他會一個人走進黨史教育館,一遍一遍地看那些歷史。“再難也不會比爬雪山過草地難,革命先輩們都是用生命為代價進行斗爭,我們現(xiàn)在這點困難算得了什么。”每每這時,李連和又斗志滿滿地回到工作崗位上,他說,將進一步發(fā)揮青海省“一縣一基地、一縣一特色”黨員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著力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充分了解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與艱辛,深刻理解黨的初心使命,做到黨史育人,把黨史教育館的教育功能發(fā)揮到極致。

                海東市委黨校老師陳習新認為,學習黨的科學理論,不僅需要在黨校課堂進行理論武裝,也需要來到教育基地切身感悟。到基地開展體驗式培訓,能夠有效促進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定力。

                近幾年,海東市各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紅色資源,不斷豐富展陳內(nèi)容和活動形式,積極創(chuàng)新展示載體手段,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廣大黨員干部增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黨性鍛煉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養(yǎng)分,為加快建設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tài)綠色、宜業(yè)宜居、創(chuàng)新活力、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海東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同時,教育基地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注重教育基地硬件設施、景觀環(huán)境建設,以優(yōu)美肅穆的景觀環(huán)境吸引參觀者、打動參觀者,為參觀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育內(nèi)容。

                傳遞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如何“補鈣”“壯骨”,讓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黨員干部前行道路上的燈塔?海東以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xiāng)紅光村西路軍的革命信仰、十世班禪大師的愛國精神、紅色雙樹奮勇爭先的精神等為本地特色黨性教育資源,讓其成為黨員干部“補鈣壯骨”最好的營養(yǎng)劑。

                今年4月16日,海東市委常委班子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把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交流活動搬到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xiāng)紅光村,以一堂別開生面的“板凳黨課”,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初心使命、賡續(xù)紅色血脈。

                今年6月9日,紅光村成為全市首個市級廉政教育基地。全新升級后的基地,運用了多種元素和幕布投影、同聲播放、觸摸屏幕等多種手段,雕塑、展柜等多種實物,對黨的光輝歷程、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論述、黨紀黨規(guī)等內(nèi)容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為培養(yǎng)黨員干部廉潔意識、弘揚清風正氣,發(fā)揮了靜水深流、滴水穿石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海東市堅持一體推進全市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工作,制定《關于加強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規(guī)范全市紀檢監(jiān)察機關廉政警示教育工作內(nèi)容,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資源中的廉政文化內(nèi)涵,籌資200多萬元打造海東市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鼓勵縣區(qū)紀檢監(jiān)察機關建設廉政警示教育示范點,提檔升級縣區(qū)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以“一盤棋”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方式,多措并舉,激活全市廉政警示教育工作“新活力”。

                去年11月,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組織干警分兩批次赴化隆縣委黨校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開展“警鐘長鳴 以案為鑒”警示教育活動。干警們被基地里沉浸式的體驗所震撼,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所擔負的使命和責任,堅定了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身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勇氣和決心。大家紛紛表示,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樹立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立足崗位,扎實工作,清正為人,干凈做事。

                目前,全市廉政教育基地以觀影、宣誓、讀書、寫悟、警示格言上墻、廉政書法比賽、講廉政黨課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一步加強了警示教育的針對性、擴大受教育人員覆蓋面,有效發(fā)揮了廉政文化在純化民風、凝聚民心、弘揚正氣中的重要作用。

                傳承精神的火炬

                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在海東這片土地留下了許多紅色印跡。如何利用好紅色資源、發(fā)揚好紅色傳統(tǒng)、傳承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精神的火炬?

                近年來,海東市各級教育基地根據(jù)各自特點,與紅色旅游規(guī)劃對接,推進和完善紅色旅游項目建設,讓參觀者在游覽中耳濡目染,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熏陶。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海東市充分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紀念場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資源優(yōu)勢,將紅色資源“串珠成鏈”,梳理出北線、中線、南線三條精品紅色路線,形成一套立體的黨史學習教育“教科書”和一系列“行走的紅色課堂”。循化紅光村、互助雙樹村、樂都卯寨黨史館、化隆全面從嚴治黨教育地……每條線路明確學習主題、活動內(nèi)容、活動場所、行進路線,用活用好用足身邊的黨性教育生動教材,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在與歷史最近的地方回望歷史、讀懂歷史、思考歷史,進一步傳承共產(chǎn)黨人的偉大精神,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

                這兩日,在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光村,前來參觀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第一小學和甘都鎮(zhèn)中心學校的學生們,被西路軍革命先烈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故事深深觸動。隨行的老師表示,專程帶孩子來這里了解抗戰(zhàn)歷史,感受紅色文化,希望從小就在孩子心中播下為國奮斗的種子,讓紅色文化精神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腦海里。

                “青海省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黨性教育基地、平安區(qū)抓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振興教育實踐基地、樂都區(qū)抓黨建引領致富教育實踐基地、循化縣職業(yè)技術學校黨員活動基地……海東大地上,一個個教育基地正將理想信念的種子播撒到各族黨員干部群眾的心田,海東人家門口的各類教育基地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形成了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的“海東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遍海東,追尋海東的一段歷史,探源民族復興之初心,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的苦難與輝煌,凝聚筑夢新時代的磅礴之力。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

                  

                2、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wǎng)站,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