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堅持以上率下覆蓋學。充分發(fā)揮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作用,把“四史”學習作為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按照“一史一史學”的要求,列出必學書單和參考書單,通過領導導學、個性分享、思想交鋒等形式,切實將理論學習轉化為使命擔當。通過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有效帶動全社會開展“四史”學習。堅持全員深入學。各級黨組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安排,把“四史”宣傳教育作為日常教育、黨性教育及交流研討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干部集中理論學習和“三會一課”“固定黨日”“云端課堂”等,將“四史”教育貫穿全年,各黨組(黨委)書記圍繞革命先輩實踐案例和崗位工作實際帶頭講歷史、上黨課,帶領黨員到紅色教育基地實地感悟,確保“四史”學習教育有序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深入人心。同時,在系統(tǒng)化、定制化、專題性學習教育的基礎上,加強日?;?、碎片化時間管理,各級黨組織抓緊黨組織例會、重點工作推進會等會前會后15分鐘時間開展“四史”教育15分鐘活動,如讀原文、談體會、看視頻等,讓“四史”學習常態(tài)化。
為促使“四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海東市堅持線上線下分類學,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群體分層分類。針對普通黨員干部,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三級分別組建理論宣講組,廣泛組織宣講組宣講員進機關、下基層、進村居等,有重點地開展“四史”理論宣講。針對農村黨員理論水平不高的特點,各鄉(xiāng)鎮(zhèn)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方式,以農村黨員聽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廣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平安區(qū)組織老黨員組建“銀齡講師團”;互助土族自治縣組成“紅色曲藝隊”,開設“農民夜校”等。針對流動黨員,廣泛開展“云端”學,確保流動黨員離家不“離學”。市委組織部在青海干部網絡學院開設海東黨史學習專欄,各級黨組織利用“學習強國”、微信群等新媒體開展“空中講堂”,以網頁鏈接、短視頻、H5頁面等圖文并茂的形式,實時推送學習資訊,讓人人都成為“四史”學習教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為主動適應時代需求,破解海東黨員分布散的難點,海東市依托“雙網雙微”模式,通過政府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介展示本市紅色資源,擴大“海東紅色精品路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聚焦“兩新”組織黨員、流動黨員的實際需求和特點,在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黨史學習”“歷史上的今天”“本地黨史”等專題學習模塊,利用海東黨校微信公眾號開展網絡云宣講,靈活開展學習教育。 同時,運用現代科技支撐,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網上革命印記尋訪、“四史”教育課程宣講和“四史”學習經驗分享,延伸“四史”學習教育覆蓋維度。
此外,各地各部門堅持豐富學習形式和內容,通過“沉浸式”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四史”宣傳教育成效。打造“紅色”流動課堂。各縣區(qū)紛紛啟動“優(yōu)秀黨史電影”進百村活動,通過優(yōu)秀黨史電影展播,讓廣大群眾透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事例,緬懷革命先烈。為了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依托已經建成的農家書屋,積極組織基層黨支部在農家書屋開設“紅色黨史閱覽角”,組織黨員群眾開展農家書屋讀黨史活動,以紅色閱讀專區(qū)為載體,讓黨史學習教育走入基層黨員群眾心間,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同時,充分挖掘、發(fā)揮本地紅色資源的作用,打造實踐課堂,讓黨員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學“四史”。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協(xié)調相關部門,整合全市紅色資源,整理出三條紅色精品路線,并廣泛組織黨員干部通過紅色精品路線感悟黨史,汲取偉力。各縣區(qū)結合本縣區(qū)實際,在縣區(qū)范圍內打造紅色教育精品實踐基地?;ブh打造了塘川鎮(zhèn)雙樹村——五十鎮(zhèn)班彥村——威遠鎮(zhèn)卓扎灘村研學精品路線,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打造了以紅軍小學、紅色文化廣場、西路紅軍紀念館、紅軍莊廓院、紅色文化長廊、西路紅軍紀念館“五點一體”的紅色教育精品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