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方水土養(yǎng)不好一方人”的囧境,海東市把易地搬遷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標志性重大工程、貧困群眾期盼的民心工程來推動,緊緊圍繞“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要求,采取整鄉(xiāng)搬遷、進城上樓安置、多村集中搬遷、自主搬遷等靈活有效的搬遷方式,因地制宜,精準發(fā)力,帶領廣大貧困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在今年的市兩會上,市政協(xié)委員、市水務集團總經理陳峰針對易地搬遷后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提出了建議。
陳峰表示,易地搬遷之后,聚集人口數量大幅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面對這一問題應該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增加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陳峰告訴記者,由于易地搬遷和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的推進,群眾居住條件發(fā)生改變,由于聚居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老舊管網、管徑不能適應供水需求。老舊管網已經在超齡服役,面對人口大幅度聚居,水源、水量壓力加大。為此,陳峰建議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整合各方資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自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海東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幫助“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全面加快了就近搬遷向公路沿線和城鎮(zhèn)搬遷的轉變,由城鄉(xiāng)隔離向城鄉(xiāng)一體化的轉變,由“撥窮根”向“換窮業(yè)”的轉變。針對易地搬遷后農民離土地比較遠的問題,陳峰說:“應當最大限度把搬遷群眾的土地利用起來,通過流轉土地,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經營,發(fā)展特色種植和其他產業(yè),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陳峰表示,農產品的銷路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規(guī)?;洜I后,面對當今發(fā)達的電子通信和物流條件,農民可以通過電商的方式,將自己的農產品遠銷至全國各地,也可以通過微商等形式,自主經營,將農產品賣出去,從而增加收入。
陳峰還表示,可以通過“產業(yè)扶持+技能培訓+轉移就業(yè)+金融支持”等,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升農民勞動技能、文化素質、經營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