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首次破發(fā)并沒有影響B(tài)站的成長,三年間,B站從一個市值32億美元的“小破站”成長為市值342億美元的“大公司”。但面對極其激烈的互聯(lián)網(wǎng)競爭,不斷破圈的B站也站到了轉(zhuǎn)折路口,延續(xù)個性化標簽的同時,如何尋找支撐高市值的盈利模式,成為B站面臨的重大考驗。
回港上市遭遇市場寒流
在上市前的認購環(huán)節(jié),B站出足了風頭,超額認購超過170倍,是二次上市中概股中認購倍數(shù)最高的公司之一。上市首日,B站卻開盤破發(fā),盤中一度下跌6.81%。不過,港股交易的尾盤,B站快速回升至每股800港元,跌0.99%,市值3045億港元。
“上周,中概股遭遇過去五年來最大跌幅,這應該算是一個‘黑天鵝’事件,我們自己覺得能夠順利上市已經(jīng)算是成功了。”陳睿表示,對公司長期的股價有充分的信心,他援引B站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自己的一句話,“十年后沒有人會記得B站上市首日的漲跌,但會看到公司成長。”
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確實正遭遇一場市場寒流。早于B站一周回港上市的百度,同樣首日破發(fā),連續(xù)三天股價下跌超20%。上周五在美國上市的知乎也同樣破發(fā),當日股價最高下跌27%,收盤跌幅仍達10%。在富途證券評論區(qū),甚至有投資者慶幸自己打新沒中簽。
“中概股在香港市場的股價表現(xiàn),還受到美股對標價格的影響。”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對于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從定價至上市相隔四個交易日,這段時間美股的價格走勢至關重要,也是最大的風險所在。受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等影響,3月24日,美股中概股又經(jīng)歷了一輪暴跌,B站也在當晚跌破100美元大關。
“破圈”抓住更多年輕人
B站有底氣將股價定為808港元的背后,是在美市值的一路飛升。嗶哩嗶哩(B站)成立于2009年6月,原名Mikufuns,在美股上市之初被認為是“Z世代第一股”。上市三年以來,股價已漲了近10倍,成為中概股中少有的“大牛股”。
火箭式增長背后,離不開B站持續(xù)“破圈”的實力。從“最美的夜”新年晚會到《后浪》三部曲,B站從戰(zhàn)略上著力淡化自己固有形象,力求觸達到更多年輕用戶。據(jù)艾瑞咨詢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B站超過86%的月活用戶年齡都在35歲以下。B站對自己核心用戶的強調(diào),也從Z世代(1995年-2009年出 生 的 人)延 展 至 Z+世 代(1990年-2009年出生的人)。
“之所以要強調(diào)‘Z+世代’,正是因為B站想要覆蓋更多的用戶,且‘Z+世代’用戶在視頻生產(chǎn)和付費意愿上,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比達咨詢分析師李錦清表示。根據(jù)港交所公告,2019年“Z+世代”向B站貢獻了超過65%的視頻市場收入,“Z+世代”的人均產(chǎn)值從2016年的516元增加至2019年的1280元,預計到2025年人均產(chǎn)值將達到3042元。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B站深知年輕人撐起了公司價值亮點與成長想象空間。“這三年間,B站的月均活躍用戶從7180萬增長到了2.02億,這意味著每兩個中國年輕人就有一個是B站的用戶。”陳睿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B站的日均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70%達12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75分鐘。
但B站的獲客成本也明顯上升,從2020年第一季度的143.7元增長至第四季度的212.7元,增加48%。此外,記者注意到,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顯示,2020年以來共接到群眾反映B站問題的線索逾500條,明顯高于前兩年。上海市相關部門也對B站行政立案處罰6次,約談10余次。
用戶爭奪戰(zhàn)中虧損壓力劇增
年輕用戶出于對社區(qū)文化的認同感而迸發(fā)出的高活躍度和高黏性,令B站與其他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迥然不同,也令其成為資本的寵兒。天眼查顯示,2015年至今,B站共獲得9輪融資,包括IDG資本、啟明創(chuàng)投、華興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騰訊、阿里、索尼也相繼入股。
“B站商業(yè)化的思路是給用戶提供他喜歡的內(nèi)容,用戶會對內(nèi)容付費。”陳睿表示,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視頻化會是一個巨大的浪潮,視頻在未來幾年仍是增量市場,不僅是用戶量,包括數(shù)量、視頻時長,都會有很大提升,頭部視頻平臺都有很大的機會。”
目前,B站仍將用戶增長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確立了在2023年前達成月活用戶數(shù)4億的增長目標,一場與“優(yōu)愛騰”和“快抖”的廝殺在所難免。
B站營收一路飆升的同時,虧損也與日俱增。2020年第四季度,B站虧損8.4億元,全年虧損高達31億元,同比擴大138%。B站如何用“盈利破圈”撐起數(shù)千億市值?這成為投資者和市場期待的答案。(記者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