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王桂藥和妻子劉鳳美在福州市浦下河打撈垃圾。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遮陽斗笠一戴,撈桿一起一落,“啪”的一聲,迸濺的水花連帶著垃圾“飛”在空中,再一收一扯,垃圾準確進筐,這時“嘟嘟嘟”的船機聲再起,聲音飄蕩去了遠方。
七夕這天,在福建省福州市浦下河上,河面保潔員王桂藥在船尾手握轉(zhuǎn)軸,時刻關(guān)注著在船頭捕撈垃圾的妻子。
8月14日,王桂藥和妻子劉鳳美在河邊樹林中休息。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王桂藥今年65歲,他的妻子劉鳳美63歲,兩個人結(jié)婚已有41年。在還是嬰兒的時候,雙方的“愛情故事”便已經(jīng)開始了。
當(dāng)時,彼此的父母因為走得近,便為這對孩子結(jié)下了“娃娃親”。由于村子相隔10多里路,交通不便,直到王桂藥24歲,兩人才在媒婆撮合下初次見面。
8月14日,王桂藥和妻子劉鳳美在家中吃午飯。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當(dāng)時窮,沒有像現(xiàn)在的房、車、禮金,我只帶了一盒百雀羚和一瓶玫瑰油去娶她,就這些還是自己用過的。”王桂藥說。
“雖然當(dāng)時心情激動,但我們兩個人坐在長凳上,一直低著頭,不敢看對方,非常害羞,沒有說過一句話。”在王桂藥看來,農(nóng)村人結(jié)婚不看長相,只看對方是否勤勞、肯干活。“僅憑這點,就認定是她了。”
成親后,夫妻二人開始以養(yǎng)魚為生,每天凌晨4點就得起來忙活。丈夫王桂藥精通水性,在船尾開船,妻子劉鳳美則在船頭拉魚草。“裝船的魚草有3至4噸,疊起來比人還高。”劉鳳美說,這點魚草的量才夠魚吃一晚上,每天都要去拉,很辛苦。
8月14日,王桂藥(右)和妻子劉鳳美在福州市浦下河打撈垃圾(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后來養(yǎng)魚不景氣,2011年王桂藥和劉鳳美到福建打工,經(jīng)過老鄉(xiāng)介紹,兩個人在一家城市環(huán)衛(wèi)公司找了工作:妻子被分配到浦下河當(dāng)河面保潔員,王桂藥則做了路面環(huán)衛(wèi)工人。
過了3年,劉鳳美主動跟公司提議讓王桂藥跟著自己一起工作,最后兩個人在同一條船上又開始了船頭和船尾的平凡生活。“我做路面工作的時候看不到她,經(jīng)常會怕她掉到水里,因為開船要順著船頭人的站姿來,不然開錯了,船頭的人會因為慣性沖出去。”王桂藥說,兩個人之前拉魚草的時候就是船頭和船尾的默契,如果換個人不了解情況,自己會非常擔(dān)心。
8月14日,王桂藥和妻子劉鳳美提著垃圾簍去清理垃圾。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想起那天兩個人又重回一條船上工作時,劉鳳美低著頭笑了笑,說:“兩個人在河上乘船,這么好的環(huán)境,還有點浪漫。”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夫妻二人在船頭和船尾書寫了40多年的愛情,條件艱苦的時候,出船拉魚草是船頭和船尾的共患難,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出船撈垃圾,是船頭和船尾的照顧和配合。
8月14日,王桂藥和妻子劉鳳美在福州市浦下河打撈垃圾。新華社發(fā)(周義 攝)
船到岸后,王桂藥和妻子拖著兩個沉重的垃圾簍,倒了垃圾。妻子從電瓶車里拿出水遞給王桂藥,用肩上披著的抹布給他擦汗,然后脫下自己的斗笠給王桂藥扇風(fēng)。兩個人休息了10分鐘,便又上船開始清理河面去了。
相濡以沫大半輩子,劉鳳美說不上“愛情”是什么,只知道它該像這條河一樣清澈。(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