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們來說,今年經歷了不一般的體驗。大學生在家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中小學生對網課的回憶似乎就在昨天。
也許在家上網課或放假的日子里,許多學生都曾感嘆,“我不想待在家里了”“我想回學校”“我想跟朋友們一起玩”,但是真的到了開學的時候,學生們的期待卻跟假期余額一樣迅速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焦慮、緊張……“不想開學”成了新的共鳴。
不止小朋友,哪怕已經讀研了,學生依然有這樣的焦慮。在家時不是總盼回學校嗎,怎么臨開學卻抵觸進課堂了呢?
不想開學,各有各的理由
想開學的心情都是相似的,不想開學的同學則各有各的擔憂。
子軒今年開學要升二年級了,但一提到“開學”,他就一副哭喪臉:“為什么要去學校,為什么不能在家看電腦上課?我想要媽媽陪著我。”對于年級低、年齡小的同學們來說,離開家去學校、跟家長分開,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分離會引起焦慮,哪怕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末時,子軒已經不會為了要出門上學而哭鼻子了,但在半年多都待在家里之后,想讓他重新恢復到規(guī)律上學的狀態(tài),還是有點難的。
而即將初三的墨墨才不擔心跟爸媽分開呢,她巴不得早點回學校、不再被爸媽嘮叨。但想到開學,她壓力也很大:很多功課落下了,那么多作業(yè)和試卷等著她,開學以后還能跟得上同學們的步伐嗎?馬上升入初三,開學肯定要進行摸底考,接下來的一年也會有很多場大考,能撐得住嗎?墨墨覺得,學習壓力好大呀!
剛高考完的佳佳,最擔心的不是跟爸媽分開,也不是開學的學習壓力。她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向往,但向往中也夾雜著焦慮:我會遇到什么樣的同學呢?舍友會是哪里人呢?學校的飯菜不好吃怎么辦?我到底要不要報名社團呀?佳佳覺得面前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既感到新奇,又害怕危險。
小王已經讀了兩年研究生,對大學的新鮮感早已過去,他現(xiàn)在最擔心的是畢業(yè)和工作。父母不理解他的忙碌,總覺得他寫論文、忙畢業(yè)就是在玩電腦,跟他對工作、對理想的追求也不同步,總是勸他回老家考公務員。小王的畢業(yè)設計進展不順,他特別擔心回校后面對導師的詢問,內心很郁悶,漸漸變得不想動、不愿意與人溝通,近期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行。
做好這幾步,輕松回校園
雖然子軒、墨墨、佳佳、小王都有共同的心聲“不想開學”,但背后的理由各不相同,并不能一概而論、同樣處理。對分離、未知環(huán)境的焦慮,對學習、科研壓力的恐懼,要怎么面對才好呢?
當然是針對原因,逐個擊破。
對分離和新環(huán)境的焦慮,本質上是對未知、不安全、不可控的恐懼。二年級的小朋友擔心離開了媽媽的世界是危險的,大一新生也會擔心全新的校園讓自己hold不住。
這種來自自身的焦慮跟外界的客觀問題有著奇妙的不同,面對數(shù)學題,我們可能會想解決它;面對危險的場景,我們可能會想遠離它;但面對情緒問題,這樣的做法有時卻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不該這么焦慮,我想解決掉它或者不去想它,但是,啊……我做不到,我更焦慮了!”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其實是在為未來不可知的問題而焦慮,既然尚不可知,也就無法提前解決,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從思想上解決自己的焦慮問題,反而可能變得更焦慮。
此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允許自己出現(xiàn)焦慮,學習一些放松技巧,去接納這些情緒。比如,當感到焦慮的時候,讓自己暫停一下,花三五分鐘練習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當下,即便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緒,也不要去阻止。這就是一個放松、接納情緒的好辦法。
我們還可以提前作好一些計劃,因為計劃能幫助我們感覺更可控,期待還能沖淡焦慮。新環(huán)境的確有許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地方,但對于小朋友來說,家長可以告訴他們,下午幾點鐘一定會去接他們放學,并讓他們對放學后的時間作一個計劃安排,讓他們有個可控的期待;對于大學生來說,可以提前調整一下作息,讓自己提前適應開學后的時間表,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校園環(huán)境,選幾個最想去的地方或最想吃的東西,安排在第一周去玩或去吃。
而如果是恐懼學習、科研的困難而不想開學,其實也是正常的,沒有多少人天生就喜歡迎難而上,但多數(shù)人都能有做得不錯的地方。我們可以找一找自己曾經在學習科研上的小成績,比如在哪一科上曾經取得過好成績,看哪篇文獻時曾經覺得頓悟欣喜,讓自己多點自信,面對開學后的學習科研也有更多掌控感。
另外,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不想開學,尋求社會支持總會讓我們好受一點。當我們想到開學而感到不開心時,找朋友一起吐吐槽,然后一起去找點好玩的,讓自己多感受到一些支持和安全感,會讓你更有勇氣走向未來。
希望我們再次踏進校園時,都帶著從容的微笑。(殷錦繡)